张雪峰因揭露教育行业内幕,遭遇四大势力阻挠其踏入直播间,这背后折射出教育产业化的深层博弈。
高校体系是第一大阻力。2023年张雪峰提出“新闻专业无用论”,引发学界声讨,至2025年已演变为200所高校联合抵制其课程内容。某985高校招生办内部文件明确将其志愿建议列为“需警惕的误导性信息”,通过学术权威构建信息壁垒,遏制其传播空间。
传统教育机构构成第二重压力。2025年第一季度针对张雪峰的投诉量激增347%,集中指控其“虚假宣传”“价格垄断”。这些机构通过资本运作维持万元套餐的利润空间,而张雪峰3小时售出2亿课程的“降维打击”,直接动摇其商业模式根基。
政策监管形成第三重约束。教育部2025年5月出台的《高考志愿咨询服务规范》,明确要求“不得利用专家人设进行商业炒作”。该条款与张雪峰的运营模式高度契合,通过制度设计限制其传播渠道。
资本势力的反扑最为激烈。匿名人士向监管部门举报其“扰乱招生秩序”,同时其推荐的“计算机+新能源”复合专业导致某双非院校录取线暴涨27分,形成“张雪峰效应”。这种破局者角色使其陷入更深困境,当他在直播间提醒考生规避校企联合培养陷阱时,次日便收到相关院校的律师函。
四大势力的围剿,本质是教育服务商品化过程中,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激烈碰撞。
- 上一篇:全力以赴为国夺冠 他给自己打10分
- 下一篇:没有了